电脑版

与检察同行 与书香为伴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7-06 【字号:      

与检察同行 与书香为伴


 善思者能,成其久远。事业格局的筑造从思享开始。6月2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谢鹏程作序、湖南省检察学研究会、湖南省未成年人司法学会、涟源市人民检察院联合编辑出版的《与检察同行》面世,涟源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与检察同行》思享会,众多领导、专家学者和基层检察干警共思共享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文化建设,畅谈心得,展望未来。5.jpg

 

从去年9月开始,湖南省检察学会与涟源市检察院联合开展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文化建设征文,历时10个月,共征集到全院59名干警和娄底市9位知名文艺家各类优秀文稿160余篇,图片100余张,共29个栏目,50万字。《与检察同行》再现了涟源检察重建以来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了基层检察干警对“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执着坚守,传递出奋发有为、敢为人先、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检察改革深入推进、检察系统深入开展“大调研”的背景下,它的结集出版,既是一份学习档案,一份成果记载,也是一个集体留影、一个奋斗标志,对于交流研究成果,提升业务水平,加强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jpg


思享会从赠书仪式开始。省、娄底检察机关和涟源市领导为检察干警逐一发送飘着油墨清香的新书。省检察学会秘书长谭秘书长还为青年检察干警赠送了一批经过认真筛选的检察理论书刊,勉励青年干警勤学习、多思考、成大才。

 “文章千古事,检察殷殷情”。涟源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志泽代表涟源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检察工作的各级领导,向为新书出版发行做出无私奉献的专家学者深表谢忱。他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近年来涟源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和《与检察同行》一书的创作、编辑、出版过程,结合实际畅谈了写作与人生、写作与检察工作的密切关系,号召青年检察干警亲近写作、爱好写作、利用写作辅助业务工作。文字有脚能致远,文字有生命能呼吸,文字有记忆能永恒。祈愿新书的出版成为温暖涟检的新回忆,成为青年干警学习上进的新号角,成为涟源检察的新起点。

    会上,涟源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谢正清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近年来涟源检察调研工作开展情况和制度建设情况。省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邹涛宣读了省检察学会和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联合下发的表彰通报。

  “我认为检察理论研究要有深度,文稿创作要有温度,检察干警更要做个有心之人,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贴近主旋律,写好检察好故事,传播法治正能量......”老干警邓玉兰的发言平和而坚定。“写作是件苦差事,但也是一件值得为之不懈努力、终生付出的事情。良好的氛围、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写作出成果的必要条件。在涟源检察的写作之路,用一句古诗可以概括,那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胡青照、刘举成、胡中奇、贺国亮等作为本书作者代表也分享了他们在调研写作方面的所思所悟,表达了他们对涟源检察的挚爱和祝福。受邀参加思享会的文艺家代表也分别做了睿智深刻的发言,他们丰富博大的思想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了与会人员阵阵掌声。

   谭义斌秘书长和邹涛副主任对涟源检察调研和检察文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涟源检察有着浓厚的读书氛围和写作热情,检察理论研究制度健全、人才辈出、成果丰硕,新书的出版充实了全省检察理论研究的群众基础,为基层院带了个好头。

   涟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国华指出,《与检察同行》思享会是一次理论和思想的盛宴,更是一顿文化的大餐,新书的出版不仅对涟源检察有特别的意义,对涟源全市的工作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涟源检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充分展现了检察队伍团结一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涟源检察能够再接再厉,推动检察文化建设向更广阔更高远发展。

   活动结束后,干警们纷纷表示:此次交流,收获颇丰,日后定会坚持读书与写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坚守理想信念、坚持不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出精品,与时俱进,提升理论功底,提高工作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检察工作中奋勇争先,争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检察官。

 7.jpg

省检察官学会秘书长谭义斌,省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邹涛,娄底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市检察官文联主席张秀华,娄底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市检察官文联副主席刘义辉,涟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国华,涟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南新,涟源市委政法委员、综治办主任陈永忠,中国作协会员、娄底市作协副主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游宇明,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娄底市农村工作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陈绍晚,娄底市演讲协会副秘书长、娄底日报社记者邱海红出席活动,涟源市检察院院务会全体成员和部分青年干警代表参加活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