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大召开时间:
2. 大会的主题是:
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 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得要的大佬。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答:第二
6. 五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 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答:八千多万
7. 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
、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8.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答:六千多万
9.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占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答:人民当家作主
10. 大力度推进 ,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答:生态文明建设
11.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 、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答:战区主战
12. 全面隹确贯彻“ ”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答:一国两制
1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台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
答:九二共识
14.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 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答: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5.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笞:新时代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答:强起来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8.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的的判断,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制度自信
22.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 。
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23.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没规律、人类社会发艘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 。
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25.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党是 。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8.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是: 。
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9.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 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绿色、 、共享的发展理念。
答:协调;开放
31.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
答: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2. 十九大报告指出, 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答:增进民生福祉
33. 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答: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34.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保障特别行政区 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笞:全面管治权,高度自治权
35.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 的开放战略。
答:互利共赢
36. 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 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答:基本路线
37.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 ”战略目标。
答:三步走
38.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 决胜期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9.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答:两个一百年
40.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1.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2.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 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答:实体经济
44. 加快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答:创新型国家
45. 要坚持 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台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答:农业农村优先
46. 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 的“三农”工作队伍。
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47.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 和
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答: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
48.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答:一带一路
49.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工农联盟
50. 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 、决定权、任免权。
答.监督权
52.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和 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答:团结,民主
53. 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 ,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领导。
答: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54.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笞.司法责任制
55. 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 探索合并设立或台署办公。
答:党政机关
56. 文化是—个国家、—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文化自信
57.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 。
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9.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 要以培养 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王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答,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61.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笞:职业道德
62.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 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答:以人民为中心
63. 完善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4. 全党必须牢记, ,是检验—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答:为什么人的问题
65. 必须始终把 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其同富裕不断迈进。
答:人民利益
66.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7.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体化发展,高度重视 ,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农村义务教育
68. 十九大报告指出, 是最大的民生:
答:就业
69.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 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答:按要素分配
70.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
答:非法收入
71.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
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答:租购并举
72.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答,二○二○年
7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 、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74. 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 、人格权。
答:财产权
75. 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答:国家安全
76.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
的经济体系。
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77. 构建政府为主导、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答:企业为主体
78.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 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答:国家公园
79. 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80. 十九大报告指出,力争到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答:二0三五年
81. 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 、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答:军官职业化制度
82.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 格局,构建—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笞:军民融台深度发展
83. 组建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答: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84.事实证明,“ ”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搴,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答:一国两制
85.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 、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答:任何组织
86.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 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促进共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7.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仍然是时代主题。
答:和平与发展
88. 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答:一个中国原则
89.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答:人类命运共同体
90. 中国坚定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答:独立自主
91.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台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 、贸易畅通、 、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台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答:设施联通,资金融通
92. 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 、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答:组织不纯
93. 十九大报告指出,自觉抵制 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答:商品交换原则
94.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答:两学一做
95.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 ”主题教育。
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96. 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答:纪律处分权限
97. 在市县党委建立 ,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
答:巡察制度
98. 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 取代“两规”措施。
答:留置
99.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 ,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台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答:监察委员会
100. 要坚持无禁区、 、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
一起直,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答:全覆盖,受贿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