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儿童遭猥亵的新闻,让人看着心疼又愤怒。
❶ 8月12日,在南京南站,在大庭广众的候车室内,一个男孩将手从女孩无袖连衣裙的腋下伸了进去,直接放在了其胸部,不时挪动,时间长达5分钟。
❷ 8月14日,重庆某家医院大厅,49岁的姑父杜某把“看不见的手”伸进了女孩的裤子。
❸ 8月15日,网友举报一个叫“江苏刘老师”发布的系列猥亵儿童短片“媲美欣系列”,前后拍摄了几十部,制作者还将这些短片放到国外网站卖钱。
❹8月16日,微博网友@小党爆料:“西边的风”是一个恋童癖恋足癖的地下网站,衍生出童模、正太等分支网站。网友向警方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女童母亲脱掉孩子上衣和裤子,全身只着内裤。拍摄期间,女童多次说“冷”,其母在旁边说“别多话,别动,拍出来效果不好,你以后啥也别想买。”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公众的关注度也不断上升,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孩牵动着广大网友的心。
儿童遭性侵案件三大特点
通过分析近年多发的儿童遭性侵案件,我们发现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① 熟人作案比例相对较高,多是利用特殊身份或特殊关系实施犯罪;
② 有性犯罪前科者再次实施性犯罪的比率较高;
③ 因犯罪未被及时发现,受害人往往被侵害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
什么是猥亵?与猥亵有关的犯罪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猥亵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在我国刑法第237条中,规定了强制猥亵罪和猥亵儿童罪,如果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时,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
在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下,构成犯罪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二是强制或非强制猥亵未满14周岁儿童。
保护孩子,如何切断熟人作案的黑手?
接连发生的多起猥亵儿童案件提示我们,警惕熟人作案理应成为重点。面对熟人作案的现实,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提高意识,在时刻保持警惕的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比如,不要随意让幼小的孩子和亲戚、朋友、老师等熟人在行为上过于亲热,告诉孩子隐私部位只有在洗澡、换衣服、看病时才能由妈妈爸爸或者医生看,其他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以等等。
另一方面,家长、学校、社会也要加强性教育的力度,让孩子们明白怎样的行为涉嫌性侵,在遭受性侵时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孩子遭遇性侵,不敢告诉家长,所以家长从小就要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告诉爸爸妈妈。一旦发生性侵,应及时安排孩子做检查,报警求助,安抚孩子的情绪,带孩子做心理指导等等。
除女孩容易被猥亵外,男孩及其监护人应注意什么?
家长一般认为相比男孩,女孩更易成为被性侵的对象。然而在办理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件中,男性未成年被害人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相对女性未成年被害人,男性未成年被害人被性侵后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一方面需要家长做好预防教育,比如家长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性启蒙教育,教导孩子掌握一定的防侵犯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从法律层面上建立预防猥亵、性侵的保护机制。
我们无法操控心怀不轨之人的恶意,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危险,保护孩子,家长、政府、社会组织,都有不可规避的责任,保护好孩子的权益,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